陕西省寒潮识别标准及其时空变化特征
作者:
作者单位:

1.西安市气象局,陕西 西安710016;2.陕西省气象台,陕西 西安710014

作者简介:

通讯作者:

中图分类号:

基金项目:


请扫码阅读

Author:
Affiliation:

1.Xi'an Meteorological Bureau, Xi'an 710016, China;2.Shaanxi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, Xi'an 710014, China

Fund Project:

  • 摘要
  • |
  • 图/表
  • |
  • 访问统计
  • |
  • 参考文献
  • |
  • 相似文献
  • |
  • 引证文献
  • |
  • 资源附件
  • |
  • 文章评论
    摘要:

    摘要:利用陕西省1971—2022年93个国家气象站日最低气温,对现行多种寒潮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比较分析,确定了适用于陕西省单站和区域性寒潮的识别标准。在此基础上,分析了陕西省寒潮的气候特征。结果表明:(1)1971—2022年陕西省寒潮累计发生站次呈不显著增加趋势,2003年发生由少到多突变;空间分布表现为北多南少的特征,有65.6%的站点寒潮频次趋于增加。(2)影响陕西的冷空气在24、48 h内达到寒潮标准的频次最多,48小时达到强寒潮和超强寒潮的频次最多,强寒潮和超强寒潮发生站次均为陕北最多。(3)陕西省寒潮初日空间分布表现为西南滞后,其余地方提早,终日空间分布为西南区域及延安中北部滞后,其余地方提早。全省62.4%的站点寒潮初日趋于提早,74.2%的站点寒潮终日趋于提前。(4)1971—2022年陕西省区域性寒潮共发生 134次,呈微弱减少趋势。区域性寒潮持续时间在2~4 d之间,持续2 d的过程最多,占总次数的76.1%。区域性寒潮平均降温幅度为9.6 ℃,平均最低气温为 -14.7 ℃,过程极端最低温度出现的区域主要在榆林西北部及延安中部。(5)陕西省单站寒潮年累计发生站次和东亚槽位置指数(PEAT)呈显著负相关关系,地形对寒潮频次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大。

    Abstract:

    参考文献
    相似文献
    引证文献
引用本文
分享
文章指标
  • 点击次数:
  • 下载次数:
  • HTML阅读次数:
  • 引用次数:
文章历史
  • 收稿日期:2023-05-18
  • 最后修改日期:2024-09-29
  • 录用日期:2024-01-08
  • 在线发布日期: 2025-05-23
  • 出版日期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