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摘要:利用陕西省1971—2022年93个国家气象站日最低气温,对现行多种寒潮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比较分析,确定了适用于陕西省单站和区域性寒潮的识别标准。在此基础上,分析了陕西省寒潮的气候特征。结果表明:(1)1971—2022年陕西省寒潮累计发生站次呈不显著增加趋势,2003年发生由少到多突变;空间分布表现为北多南少的特征,有65.6%的站点寒潮频次趋于增加。(2)影响陕西的冷空气在24、48 h内达到寒潮标准的频次最多,48小时达到强寒潮和超强寒潮的频次最多,强寒潮和超强寒潮发生站次均为陕北最多。(3)陕西省寒潮初日空间分布表现为西南滞后,其余地方提早,终日空间分布为西南区域及延安中北部滞后,其余地方提早。全省62.4%的站点寒潮初日趋于提早,74.2%的站点寒潮终日趋于提前。(4)1971—2022年陕西省区域性寒潮共发生 134次,呈微弱减少趋势。区域性寒潮持续时间在2~4 d之间,持续2 d的过程最多,占总次数的76.1%。区域性寒潮平均降温幅度为9.6 ℃,平均最低气温为 -14.7 ℃,过程极端最低温度出现的区域主要在榆林西北部及延安中部。(5)陕西省单站寒潮年累计发生站次和东亚槽位置指数(PEAT)呈显著负相关关系,地形对寒潮频次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大。